中国政府网/省委/市委/市人大

当前位置:首页>全国科技者工作日专栏

【张家界优秀科技工作者风采】高美林 —— 躬耕在希望的田野

来源:作者:2017-10-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绿色无污染食品端上了人们的餐桌。在慈利县二坊坪镇就有这么一家农产品专业技术协会,他们所生产的富硒米、木榨茶油、富有乡间特色的手工咸菜绿色环保、清香浓郁,走出了小山村,登上了大市场,其产品备受客户青睐,也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惠,而这都得益于二坊坪镇农技站站长高美林二十多年来投入于农技科普事业的无悔坚守。

高美林,1964年出生,大专文化,先后在慈利县龙潭河镇农技站、苗市镇农技站、景龙桥乡农技站、二坊坪镇农技站工作,现任二坊坪镇农技站站长,慈利县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

“情系农民,心系农业,献身农技”是高美林同志二十多年农技生涯的真实写照。农田、农家、农村是高美林同志农技工作的关键词,他在历次农技推广活动中始终站在全县农技推广的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乐于奉献拼搏。  

常年深入田间地头的他,调查研究,办点示范,技术培训,不断挑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使该镇逐步形成了以富硒大米、富硒中药材、油茶、柑桔为主的农业支柱产业,为该镇的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所承担的“旱粮千斤土开发”、柑桔品改、油菜高产示范、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项目获慈利县科技进步一等奖,张家界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南省农业丰收一等奖,中国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并连续十五年被县局、镇政府评为农技推广先进个人,先后三次荣立三等功,三次被评为优秀县政协委员和委员风采人物。

1990年至1996 年高美林同志在龙潭河镇农技站工作期间,团结全站一班人,推广水稻软盘育秧“双两大”十万多亩次,每亩每年帮老百姓增收一百多元,积极开展技物结合,创收建站,修建了800多平米的站房,加强了农技推广阵地建设。

1997年组织上将高美林同志调入苗市镇农技站担任站长,工作七年来,高站长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将原来全县出名的后进站管理得井然有序,连年被评为县局的先进站。推广工作中他根据该镇毗邻石门县的地理优势,经过大量考察调研,确定该镇以发展柑桔为主导产业的农业发展思路,经广泛发动和推广共发展柑桔1.8万多亩,组织了全县第一家柑桔产业协会,多次承担省、市、县农业技术推广的试验示范和品改项目,对全镇的农业产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2004年组织上又将该同志调往景龙桥乡农技站工作。当时的景龙桥农技站工作没人干,老百姓怨声四起,连站牌也被群众砸得稀烂,县、乡领导非常不满意,这种局面下高美林同志走马上任,他深入到村组农户,广泛调查研究,积极给领导汇报,开创工作思路,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

2004年至2010年尽管大形势下农技工作陷入“线断、网破、人散”的不良局面,但景龙桥乡农技站工作干得风生水起,是全乡老百姓最常去的站所,六年中,推广袁隆平“种三产四”超级稻28000余亩次,亩平均增收200多元,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25000余亩次,承担省农业厅土壤地力提升行动10000亩,落实德援生态家园建设项目450余户,开展土壤抽样调查380余个,承担县柑桔大实蝇防控示范点项目,举办3期全县柑桔大实蝇防控现场会,引导农户发展玉竹等中药材5000余亩。

连续三年以政协委员身份上报提案,强烈要求发展全县油茶产业,恢复景龙桥乡“粮仓油海”的传统荣誉称号,提案得到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得到落实,为慈利县争取全国产油大县项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服务,六年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5期,培训农民学员4000余人次。

2010年,国家针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进行改革,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经过这一次改革,高美林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高站长”,这也让他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原景龙桥乡)二坊坪镇担任站长期间,一次普通的进村工作,让他有了意外收获:“大量的老百姓,种植水稻没有打农药的习惯。我就发现这是一种非常天然的,环保的做法。后来我就(对)他们的水稻种植的土壤,水样进行检测。化验得出来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土壤含有硒,而且我们的农药残留,非常低不超标。”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也被科学家称之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防癌之王”。

 

有了这样喜人的发现,高美林当即决定利用自身所学,改善当地农民的种植方式,扩大种植面积。经过一系列的技术改良,二坊坪镇的富硒水稻种植基地面积达到了2000亩,并通过国家权威部门的检测,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注册了“雷雨垭”的商标。

为了更好地提高产品的含金量,2015年,高美林率领一班人成立了慈利县政育农产品专业技术协会,成为中国农技协在乡镇农技站创建农技协湖南省首批试点单位,对富硒水稻种植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并制定了严格的生产技术标准

因为不能用农药,那么该如何决病虫害问题,成了高美林的一块心病。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县科协迅速研究解决方案,很快,既不耗电又安全的太阳能杀虫灯出现在了田间地头。“在我们的核心示范区全部采用投放了这种杀虫灯,这个杀虫灯一盏灯可以平均管五十亩。”高美林说。

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让高美林深深扎根山区,将科普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田间地头。2016年,协会水稻种植基地被选定为“湘米工程”标准化生产基地,大米的销售价格由原来的两元一斤涨到了十元一斤。“我去年就种了三亩田,我没过称,反正三亩田,晒干车净了之后,用箩筐装了28担。高站长统一收购的价格是140元,那就每亩田估算到一千四五百块。”村民陈夏初算着自己的经济账。

目前,高美林的农技协会已经吸纳了557名会员,为8个专业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辐射范围包括全县多个乡镇以及周边的武陵源区、桃源县、石门县。中药材、地方水果、特色咸菜、木榨油这些绿色食品,都已经成了当地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拥有一身专业技术的高美林深知这个道理,在坚持了20多年的农技推广事业上,他还将走的更远......